鬼哭狼嚎

自古以来,成语便是汉语中的瑰宝,它们凝练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。其中,“鬼哭狼嚎”这个成语,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为凄厉、恐怖的场景,常用来形容极其悲惨或令人害怕的情景。
“鬼哭狼嚎”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文描述的是楚汉战争中的垓下之战。当时,项羽军队被汉军重重包围,形势危急。夜深人静时,楚军中突然传来阵阵哭嚎声,仿佛有无数鬼魂在哭泣,又有狼群在哀嚎。这种凄厉的声音,让士兵们心生恐惧,士气大减。
成语“鬼哭狼嚎”不仅描绘了战场上的悲惨景象,也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中的惨状,如地震、洪水等灾害发生时,人们的惊恐和痛苦之情。此外,它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社会现象,比如贪官污吏的暴行导致的民不聊生,人们的生活陷入极度困苦之中,也可用“鬼哭狼嚎”来形容。
“鬼哭狼嚎”这个成语,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,成为汉语中表达悲惨、恐怖场景的重要成语,它警示人们要珍惜和平,防止灾难的发生,同时也提醒为官者要清正廉洁,以免导致民怨沸腾,社会动荡。